周同教岳飛箭術
圖片出自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2%B3%E9%A3%9E
原文
岳飛, 字1鵬舉,相州湯陰人也2。生時,有大禽若鵠3,飛鳴室上, 因以為名 。飛少負氣節 4,沉厚寡言。天資敏悟,強記書傳5,尤好《左氏春秋》及孫吳兵法6。家貧,拾薪為燭7,誦習達旦不寐8。生有神力,未冠9,能挽弓三百斤10。學射於周同11。同射三矢12,皆中的13,以示飛14 ; 飛引弓一發破其筈15,再發,又中。同大驚,以所愛良弓贈之。飛由是益自練習16,盡得同術17。
未幾,同死,飛悲慟不已18。每值朔望19,必具酒肉20,詣同墓21,,奠而泣22 ; 又引同所贈弓,發三矢,乃酹23 。父知而義之24,撫其背曰:「使汝異日得為時用25,其殉國死義乎26?」應曰:「惟大人許兒以身報國家27,何事不可為28!」
整句翻譯並加上詞語解釋
1. 字:古人成年(二十歲)後另取的別名,其意思往往與「名」有關聯。
2. 相州湯陰人也: 河南省湯陰縣人。
3. 有大禽若鵠:有像天鵝那樣的大飛鳥。 鵠:天鵝。
4. 飛少負氣節:岳飛少年時就抱有志氣和節操。 負:懷有。
5. 強記書傳:閱讀經書、史傳的記憶力很強。 傳:歷史傳記一類的著作。
6. 尤好《左氏春秋》及孫吳兵法: 尤其喜好研究《左傳》及孫子、吳起的兵法。《左氏春秋》:即《左傳》,相傳是左丘明所作,主要是記春秋時期的歷史。孫吳:春秋時孫武和戰國時吳起的並稱。皆古代兵家。孫武著《兵法》十三篇。吳起著《吳子》四十八篇。
7. 拾薪為燭:拾取柴枝作為照明之用。 薪.:柴枝。
8. 誦習達旦不寐:讀書至通宵不睡。 誦習:朗讀研習。 寐:睡覺。
9. 未冠:還未成年。 冠: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禮,表示已成年。
10. 能挽弓三百斤:能拉開需要三百斤力量才能拉開的弓。 挽:拉開。
11. 學射於周同:向周同學習射箭。
12. 同射三矢:周同射出三箭。 矢:箭。
13. 皆中的:都射中靶心。 的:鵠的、靶心。
14. 以示飛:向岳飛演示射箭的方法。 示:演示。
15. 破其筈:射破了周同那枝箭的箭尾,即同樣射中靶心。 筈:箭的尾部
16. 飛由是益自練習:岳飛從此更加努力自己練習。 由是:從此。 益:更加。
17. 盡得同術:學盡周同的射箭技法,即深得其真傳。 術:技藝,這裏指射箭之術。
18. 悲慟不已:十分悲傷 。慟:極悲哀,大哭。
19. 每值朔望:每逢農曆初一、十五。 值:逢。 朔望:農曆每月的初一稱「朔」,十五稱「望」;古人常在這些日子祭祀神靈。
20. 必具酒肉:必帶備酒和肉。 具:備辦。
21. 詣同墓:前往拜祀周同之墓。 詣:前往。
22. 奠而泣:邊拜祭邊哭。 奠:向死者供獻祭品致敬。
23. 乃酹:才祭奠。 乃:於是,才。 酹: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。
24. 父知而義之:父親知道後稱讚他懂得道義。義:合宜的事情。這裏用作動詞。
25. 使汝異日得為時用:假使你將來能夠因應時勢需要而得到任用。 使:假使。 異日:他日,將來。 時:時勢。 用:任用,施展才能。
26. 其殉國死義乎:會為國捐軀、為正義犧牲嗎? 其:副詞,表示假設推測語氣。 殉國:為國捐軀。 死義:為正義而死。
27. 惟大人許兒以身報國家:只要父親您容許兒子以性命報效國家。 惟:只要。 大人:對父親之敬稱。 許:容許。 身:軀體,性命。
28. 何事不可為:有甚麼事情不能做呢! 為:做。
整篇文章翻譯成白話文
再次提醒: ( ) 中的詞語是原文,粗體字是其解釋
岳飛,字鵬舉,是相州湯陰人。他出生的時候,有一隻像是 (鵠) 天鵝的大鳥,飛到(室上) 屋頂鳴叫, 因此以「飛」為名。 岳飛(少) 從小就志氣不凡,注意操行,性格沉默敦厚,很少說話。他天資聰穎,領悟力強,記憶力強能背所讀過的書籍,尤其喜歡《春秋左氏傳》及孫吳兵法。家裡貧窮,他就拾取(薪) 乾柴點燃,當作照明的(燭) 燭火,經常讀到(旦) 天亮也不睡覺。岳飛生來就有很大的力氣,尚未(冠) 成年,就能(挽) 拉開三百斤的硬弓。他曾向周同學習射箭,周同連射三(矢) 箭,都射中箭靶(的) 中心,以此示範給岳飛看。 岳飛也拉弓發一箭,射破了周同的箭(筈) 末端,在射入標的。再發一箭,又中箭尾。周同對此大為(驚) 驚訝,便把自己所愛的好弓贈給岳飛。岳飛從此(益) 更加練習,(盡) 完全掌握了周同的箭術。 不久,周同死了,岳飛悲慟不已。每逢(朔) 初一和(望) 十五,他必具備酒肉祭品,(詣) 前往周同的墓前,哭著拜祭,並用周同贈他的弓,連發三箭,然後把杯中的酒灑在地上祭奠。岳飛的 父親知道後,稱許他懂得道義,撫摸著他的背說:「如果(汝) 你將來因(時)時勢的需要而受到重用,你是否能為國家效忠,為道義犧牲?」岳飛回應道:「只要父親您允許孩兒以生命來報效國家,有什麼事我不可以(為) 做呢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