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有一天我在家裡洗好了碗,放進烘碗機去烤,發現我家五口,常用的飯碗只有五隻,其他約十隻碗,很少用到, 每次只是「陪烤」而已。我恍然有悟,誰家裡隻隻碗都要每次齊用的呢?五口之家,總要十幾隻碗,家族更大,預備的將更多,被用的機會愈少,萬一家裡來了一批客人,家裡的碗總要比萬一來的客人數量,超出一點。那麼客人不來,這些常年不用,天天「陪烤」的碗,豈不是都要「懷才不遇」 鬧情緒了嗎?……讓我想起了社會上賢能的人太多,「用賢者如用器」,必然有許多常年備而不用,不可能每次「遍陳其器」的,於是我明白了「懷才不必遇」的道理。 (節錄自黃永武 懷才不必遇)

 )1.作者在本文中指出了何種社會現象? ()人才猶 如碗,備用的比用到的多 ()為了請客,準備了 與平時不同的碗 ()對待賢者如用碗,寧可備而 不用 ()懷才不遇的人,一定會經常鬧情緒。

 )2.下列哪一個選項最符合本文的寫作方式? ()利用數據為證,說明主旨道理,接著再舉人 事為例證 ()引用史實故事,接著說明道理,最 後用一句話做總結 ()直接破題,闡明道理,再 引事物為證,最後標出主旨 ()先敘平常事物, 娓娓說明其中道理,文末再點出主題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中文 閱讀測驗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婉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